日前,年輕媽媽徐女士帶著空奶粉罐和空紙箱,來到龍虎塘街道牡丹水岸國際小區1棟附近的垃圾分類投放站。按照流程完成垃圾投放后,操作屏顯示出本次投放的物品、單價、重量及金額。“本次投放金額:0.54元;我的余額:90.50元。”徐女士在屏幕前念了出來。此前,她通過投放可回收物積攢獎勵金,已經成功提現100元。
像這樣的智能垃圾分類投放站,在龍虎塘街道一共安裝了59臺,覆蓋全街道24個居民小區(含人才公寓)以及學校等企事業單位。加上分布于街道各處的96個智能垃圾桶,龍虎塘街道在全市率先實現全域智能垃圾分類。
龍虎塘街道牡丹水岸國際小區采用“四分類”垃圾投放站,可以分類投放廚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指廢紙張、廢塑料、廢玻璃制品、廢金屬、廢織物等適宜回收、可循環利用的生活廢棄物。有害垃圾指廢電池、廢燈管、廢藥品、廢油漆及其容器等對人體健康或者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者潛在危害的生活廢棄物。濕垃圾即易腐垃圾,指食材廢料、剩菜剩飯、過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綠植、中藥藥渣等易腐的生活廢棄物。干垃圾即其它垃圾,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廢棄物。設備具有身份識別、智能稱重、智能監控、數據回傳、余額提現等多項功能,并配有一體化的洗手臺。“冬天洗手是溫水,細節上考慮得很不錯。”徐女士說,現在扔垃圾有專人指導,垃圾怎么分清楚明了。垃圾站干凈無異味,投放可回收物還有獎勵,讓垃圾分類的趣味性、參與性大大增強。
智能終端的投用,讓垃圾分類的痛點、難點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據介紹,去年年底之前,小區還在使用傳統垃圾分類設備,也就是并排設置的三個垃圾桶,往往需要環衛人員頻繁清理才能保障垃圾不外溢。尤其到了夏天,垃圾桶內垃圾不及時清理還會導致氣味難聞、蚊蠅飛舞、污水外溢,居民意見很大。
現在,智能垃圾分類站在環境衛生方面基本實現了不擾民。設備運營方——常州貓先生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沈唯打開垃圾站的側門,記者發現,里面大有乾坤。空調、新風系統、除臭設備、污水管道、垃圾桶沖洗區域等一應俱全,解決了垃圾帶來的污水、異味等問題。
垃圾分類的硬件提升了,如何在居民的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上實現同步提升?龍虎塘街道建設局工作人員說,他們通過第三方,為每個終端配備了垃圾分類督導員,每天上崗6個小時,指導居民如何正確投放垃圾。“因為居民投放垃圾需進行身份識別,一旦在監控設施中發現亂投放等行為,工作人員會帶著小禮物和宣傳資料等,進行上門宣傳勸導。”同時,智能垃圾投放站的獎勵金提現、智能垃圾箱的積分兌換等激勵措施,讓越來越多居民主動參與、支持垃圾分類工作。
垃圾需要分而置之,更需要“分而治之”。龍虎塘街道為每類垃圾都找到了正確去處。廚余垃圾委托維爾利環保科技公司處理,有毒有害垃圾通過相關職能部門進行統一處理,可回收垃圾由專業機構“變廢為寶”。
來源:瀟湘晨報